大正时代德岛战俘收容所:真武士会津人的故事

作者:中村彰彦2025年04月30日
大正时代德岛战俘收容所:真武士会津人的故事

大正时代初,在德岛开设的德国战俘收容所实现了日本军人、市民与战俘的交流,被称为真武士的会津人的生涯

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青岛与德国军队作战时,在日本各地收容德国战俘的故事,讲述了担任德岛板东战俘收容所所长的松江丰寿大佐(当时)的故事。
 松江后来晋升为少将,退役后被邀请担任会津若松市的市长。原因在于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领受会津藩的俸禄,父亲久平在戊辰战争中作为会津藩士与官军作战。也就是说,这个故事也描绘了幕府末期到明治和大正时期会津人的生活方式。
 作者认为,主人公不惜违抗中央政府也要优待战俘,其根源在于,作为幕府末期被视为贼军的会津藩士,对身处逆境的人们抱有同情心,同时也存在对中央政府的反逆心,以及坚持正义的会津武士道。我想,恐怕也确实如此。
 作为故事也很有趣。松江不仅仅把德国人当作战俘对待,还考虑到了利用他们的个性以及当时在日本稀缺的技术,例如,将精通机械技术的战俘派遣到城镇的工厂修理机械,教给城镇居民德国料理和面包制作的知识,让有音乐素养的人演奏第九交响曲等等,将他们当作人来对待,因此当然也给日本人带来了好的影响。
 除了这些故事之外,让我感动,并且感受到日本人朴实和善良的描写是,从满洲撤回的高桥敏治·春枝夫妇找到了去世的德国战俘的墓,无偿地守护,并持续供奉线香。昭和三十五年,西德驻日大使参拜了这座墓,大使亲自握着高桥春枝的手,用日语说道:“谢谢,谢谢”,表达了感谢之意。
 对后来松江丰寿的生涯和枯淡的生活方式深有同感,读到令人心情愉悦的故事,感到很满足。

隐私政策|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