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落,依舊:女畫家曉翠的一生

第165届直木奖获奖作品!
作为巨星·河锅晓斋的女儿,
明治大正时代的动荡岁月,女画家·晓翠的一生。
不世出的画家·河锅晓斋的女儿·tōyo(音译:托哟)是晓翠的画号,女画家。
父亲去世后,与关系不好,不能说是亲密的异父异母的哥哥·周三郎(晓云),
在西洋画风的冲击下,努力守护着源于狩野派的父亲的画风。
明治大正的动荡时代,一边承担着家庭生活,
作为画家,作为母亲,
愚直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,这是女人的传记。
解说:东山彰良
阅读作为作者的泽田瞳子的作品是第一次。完全没有前置知识,被标题所传达的某种预兆所吸引,最终拿起了这本书。
故事从明治22年,幕府末期到明治前半期被称为“画鬼”,作为继承狩野派的具有天才的画家而闻名的河锅晓斋的葬礼开始。晓斋的弟子们小心翼翼地完成了葬礼,晓斋的女儿·tōyo(后来的河锅晓翠)被弟子们问道:“周三郎去哪了?”
作为长子,必须担任丧主,却在中途离开了精进落的席位,不知去向的哥哥周三郎回到了位于本乡的别墅,tōyo带着像弟弟一样的八十五郎前往本乡。
但是,在本乡迎接tōyo的周三郎画的是tōyo从角海老接受的工作,面对着“姐姐的工作被抢了?”而感到不安的八十五郎,周三郎却批评了tōyo的才能不足。tōyo反驳道,自己也能画出不逊于晓斋的画,但周三郎却雪上加霜地说道:“父亲是为了让你照顾年迈的自己才让你学画的”,如同北斋的女儿·应为一样,吐露出不满……
“应该有的家庭的模样”是什么?这部作品的主题无疑就在那里。即使是在平凡的家庭和爱中长大的普通人也会烦恼的这个大问题,作为以天才画家而闻名的父亲和对这样的父亲抱有爱恨交织的感情,同时又对自己的才能完全无法企及而感到自卑,就这样生活下去的女性画家,描绘了她一生都在面对的姿态,如果想要简洁地传达这部作品的概念,大概就是这样了。
关于主人公tōyo=河锅晓翠,我不太了解,调查了一下,她好像是明治后期到大正年间活动的女性画家,本作的封面“五节句之内 文月”似乎也是她的作品。
故事则从上面介绍的tōyo的父亲,被称为“画鬼”的天才画家·河锅晓斋的去世开始,标题“星落,依然”也指在巨星陨落之后留下的,并对tōyo产生影响的晓斋的影响。
……世上被称为“二世”“第二代”的人,常常会被戴上“终究是靠父母的光环”“比不上父母”的有色眼镜看待,幸运的是,围绕着tōyo的人都是善良的人,没有出现公开嘲笑的人。但是,即使没有公开被嘲笑是“靠光环”,自己的才能和父亲相比完全无法企及的事实,有时也会造成比嘲笑更大的伤害。
那个象征性的插曲就是tōyo的婚姻生活吧。弟子之一介绍的结婚对象,在明治时代可以说是奇迹般的“理解人的男性”,但在那个时代,“让你自由生活”所表达的爱,并没有拯救tōyo。
即使丈夫给予了理解和自由,tōyo的心中涌现的是“这个人很温柔,但无法理解我无法逃避的画业的痛苦”的孤独感,以及画家和普通人之间横亘的绝望的距离。正如开头周三郎把tōyo比作葛饰北斋的女儿·应为一样,哥哥周三郎也吐露出“那个老爹对我们来说是地狱”,tōyo在懂事之前就被培养成画家,从此无法逃脱,自己不是能够被他人理解的“普通人”,这种事实反复地摆在面前。
而且,在这部作品中,这种孤独通过家庭的框架来持续折磨着tōyo。除了用墨而不是红色的血连接起来的晓斋和周三郎之外,没有理解者,tōyo试图通过获得家庭来填补画家的孤独,但是,不了解作为家庭的爱情的自己,又能创造什么样的家庭呢,这种烦恼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tōyo。
tōyo和离异的丈夫生下了女儿,打算独自抚养女儿,但是“只想避免重复自己糟糕的人生”,想让女儿远离绘画,但这又成为了女儿,也成为了tōyo的痛苦的根源,真是令人无法解脱。
作为人,作为母亲,如果无法获得理解者,至少在画业上tōyo能得到支持就好了,但明治时代,文明开化的时代,晓斋学习的狩野派的技法被包括画家们在内的都认为“过时”,并朝着被抛弃的方向发展,tōyo的孤独也越来越深。
只是,有趣的是,这部作品所描写的不仅仅是包括tōyo在内的河锅的血脉。晓斋的弟子,tōyo的师弟一样的八十五郎,还有作为大手酒商老板,也是tōyo的赞助人一样的清兵卫也组建了家庭,但他们的人生并不顺利。有时被赶出作为女婿进入的家,或者深深地伤害了妻子,即使是普通人,想要建立幸福的家庭也并非易事,反复地向读者诉说着。
只是,这样的争端不断,不顺利是理所当然的种种“家庭问题”,如果考虑到这部作品中tōyo的立场,也许会成为某种“救赎”。总之,“即使是普通人也无法随心所欲地处理家庭问题,所以,在不健全的环境中长大的画家为家庭问题而烦恼是很正常的吧”,与其周围都是完美超人,有笨蛋,有冒失鬼,反而会轻松些吧?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对于被迫成为画家,没有得到真正的爱,只能过着画家生活的人的救赎的物语。通过这部作品,作者想要描绘的也许就是自己作为画家,无法被普通人理解,直到自己找到需求的这个过程,在合上书的时候,我这样想。
补充说明
即便如此,作为大艺术家的孩子出生,对父亲抱有爱恨交加的感情(如果一定要说,憎恨更多),一旦结婚,却发现自己和自己讨厌的父亲一模一样,这种tōyo的模式,我私下里认为,是不是“美味大挑战”的山冈士郎呢?